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营销策划 >> 营销策划前景 >> 正文 >> 正文

区域经理做2022年生意规划不是抄作业

来源:营销策划 时间:2023/5/3

作者:王军

进入12月,各大快消品牌基本上已经开始着手做明年规划。本篇文章就来谈谈—区域经理该如何做好生意的回顾和规划。

可能很多区域经理认为,生意规划我年年做啊,早已轻车熟路,没什么特别值得讲的吧?其实,关于生意规划,不管是认识上还是方法上,很多人都有误区。

接下来我详细讲一讲。

做生意规划,

区域经理普遍存在2个误区

在做生意规划这件事上,很多区域经理存在两个误区。

第一,把生意规划当应付的作业。

到年底了,上级领导要求区域经理做个年终总结和明年规划,很多区域经理就把它当做是一个任务。有区域经理说,明年的工作规划,公司自有安排,领导怎么说我就怎么干——只是把它当做应付上级的作业来对待。

第二,没有做到一客户一规划。

区域内的每个经销商都有他的不同情况(竞争格局、品类结构、内部管理水平),一个区域笼统地做一份规划,看起来也做了但实际落不了地。

这两个误区还是蛮普遍的。

首先,区域经理一定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生意规划不是为领导做的,而是为自己做的。

知道自己辖区怎样成功,才能再次取得成功,知道自己之前的某些方面为何失败,才能在以后避免失败。做生意规划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自己来年做得更好。

其次,生意规划不是走形式,而是真正从多个维度去深度挖掘和分析,要通过一客户一规划帮助辖区内的每个经销商做好最适合他的、结合品牌发展策略的年度生意规划。

此外,区域经理要有自主和担当意识。

什么意思?

很多区域经理不会主动提出自己的业务规划,而是被动等待领导的安排。理由是公司有整体的业务规划,不会因为我的区域情况做出调整。

事实上,领导会不会考虑你的特别情况,关键在于你有没有提出有理有据的想法。

我当年做区域经理的时候有过这样的经历,省区有他的业务规划,但是我在生意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区域的规划,最终说服领导采纳了我的全盘建议。如果你的建议基于数据和逻辑,有理有据,你可以影响领导的决策,争取到更多主动权。

那么,区域经理到底该怎样做生意规划呢?要做好规划,先要做好深入的、多维度的生意回顾。

从销售业绩、

渠道状态两个方面做生意回顾

客观、细致地分析过去,是为了更好地看清未来。

做生意回顾,不是基于自己的记忆和感觉去做评判,而是要基于事实和数据去做多维度的挖掘和分析。

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销售业绩回顾、渠道状态回顾这两个方面来做。

我们一一来说。

一、销售业绩回顾

(1)多维度总量分析

生意回顾,首先要看销售业绩达成情况,即年我负责的区域品牌总销售额是多少。但这并不是销售业绩与销售目标两个数字的简单对比,而是基于品牌总量这个指标的对比分析。

时间维度:如果有可能,将过往几年的实际销售数据放进来,同时对比过往3年实际销售业绩的同比增长。

销售额是个静态数字,但是它来源于动态的过程。把这个数字放在时间轴上,能帮助我们从趋势的视角来客观看待这个数字。

这是纵向对比。

空间维度:以区/县,最好是按照各个业务员的负责区域为单位拆分总量,帮助我们分析各个细分区域总盘的机会点,这是内部对比。

竞争维度:将主要竞争对手纳入分析,这是横向对比。

把这些数字放在一个框架里,能帮助我们更加客观地分析年的业绩数字,找到我们自己的潜力区域,以及对手给我们带来风险的区域。

这些就是来年的生意机会点和补强点。

你可能会问,竞争对手的数据从哪里来?

连锁超市、大部分的AB类店,我们比较容易拿到这些数据。其他的数据,需要团队做出大概的估计。

熟练的业务代表,根据日常走访和市场观察,要做到对负责区域内的销售情况有基本掌握。区域经理也要经常走访市场,与经销商的业务骨干一起交流,帮助自己更好地评估市场。

这些数字当然不可能完全准确,大致正确的数字即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立体、客观地审视年业绩情况。

做好总量的对比分析,才能帮我们做出明年合理的规划布局和销量策略。

(2)品类达成分析

除了总量分析,我们还要做品类分析。为什么要做品类分析?

这是细化分析颗粒度的必要步骤。

但是做品类分析,不仅仅是做出品类结构占比图,我们仍要结合历史数据做趋势分析。

我们经常讲“增长”,但是要知道增长一定是结构性的概念,即总量变化的内部,存在不同品类的此消彼长或是不同幅度的增长。

而且,这种增长是趋势性的,分析到这种趋势,才能帮助我们更合理地安排明年各个经销商、各个业务员的品类任务量,以及投入资源的多少。

(3)TOP单品经营分析

做完品类分析,我们要进一步细化分析的颗粒度,可以选取销量上的TOP10单品进行分析。

这种分析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

第一个,内部分析。

整个省区排名前10的核心SKU,和本区域的前10核心SKU,这两列数据进行对比。

这样的对比,也会帮助我们发现机会点。

比如,某一单品在整个省区销量占比是8%,而在你的区域只有4%,那这是不是意味着这个单品在你这仍有很大的潜力?

第二个,竞品分析。

通过拉取多家核心门店数据、AC尼尔森数据,并综合市场信息,分析出省区竞品排名前10的SKU。

本区域的TOP10和竞品的TOP10进行对比,可以帮你寻找更多的突破点,做出提升规划。

二、渠道状态回顾

(1)各渠道销售达成分析

除了总量、品类和单品的分析,区域经理还要分析不同渠道上的销量情况。

一般来讲,区域可以分为重点客户、终端、流通、特渠等渠道,销量较小的渠道可以归为“其他”。

重点客户又可以分为自营全国KA、代配送全国KA、区域KA系统等。

终端部和流通部可以基于不同的线路进行细分。

算出各渠道目标量完成情况,根据这些数据分析渠道划分、线路划分、目标定量的合理性,可以给年不同渠道、不同线路的调整,目标定量提供依据。

注意,这个渠道分析,要结合业务人员和重点品类来做。

也就是说,每个渠道的数据要拆分到负责的业务人员上。生意回顾除了盘点生意,还要包括组织模块,这可以为明年的组织架构调整和薪酬结构优化提供支撑。

渠道结合品类,也是为了给自己更多的视角,从生意角度发现问题和机会点。

(2)重点门店达成分析

从渠道到门店,这是渠道分析的细化,毕竟具体的一个个门店才是生意的抓手。

要分析核心门店销量情况,如区域KA及连锁系统核心门店,终端部AB类门店,也可以列出不同类型渠道前20家核心门店分析生意模型,比如:品类结构、毛利与费用、账期与应收款等。

你在这些门店的投入以及销量,要基于实际的数据算出投入产出比、变化趋势。

不仅如此,还要看竞品在这个门店的销量情况,尤其是竞品在这个门店销量好的单品。

除此之外,门店周围的消费群体也是要分析的对象,并依据一定的逻辑进行归类划分,比如当地居民社区和工厂周边的外来打工区、年轻人聚集区和老居民区、高端楼盘和回迁楼盘,这些地方他们周围的店在分销标准、市场推广措施等方面也是很不一样的。

市场竞争就是抢市场份额,基本上就是落到核心门店上。

重点门店,在做好分析的基础上,要做到一店一规划,既要确保产量,又要使费用率可控,所以需要研究品类结构、推广方式的有机组合。

(3)渠道建设分析回顾

渠道建设分析,要从分销和推广动作两个层面来看。

分销层面,列出区域内不同类型门店设定的目标数,以及最终进行分销陈列的实际数的对比。

在这个对比中,要细化到品类,甚至是具体的单品,以此来分析还存在哪些不足和机会点。

另外要分析不同渠道之间的一些关键推广策略,比如订货会、内购会、围卖叫卖、连带销售、促销排挡、导购管理等等,它们目标的频次和实际频次的对比,目标销量和实际销量的对比,投入费用和产出的对比等等,为明年的重大营销动作提前做好时间安排和资源准备。

效果不好的推广策略,通过分析得出是时间点选择问题、方式方法的问题、执行细节的问题、还是干脆就是已经不适合当下的市场环境了。推广活动必不可少,但是一定要确保成功率,否则既花钱又影响团队士气。

在规划和行动上,

给区域经理的两点建议

之前我们讲过,客观、细致地分析过去,是为了更好地看清未来。但光看清是不够的,还要落实到规划和行动上。这个要结合品牌方的规划和各个经销商的实际情况,不做具体讲解,我在这里只强调两点。

第一,结构上合理布局。

上面在讲生意回顾的时候,不管是总量、品类、单品,还是渠道、门店,已经讲到要根据实际分析的情况,做年的规划。

渠道上,由于现在越来越专业化,一定要做好合理的分类,然后根据不同的渠道类型来安排人员配置、拜访频率、服务流程以及考核方式。

品类上,哪些极具潜力的品类和单品要重点投入,哪些品类减少支出,保持利润。

门店上,如果嫌四象法太多了,可以分为维持型和进攻型。

维持型门店以维持当前销售量,降低运营费用为目标;降低费用除了明面上的,还有一个隐性的方式,就是拉长拜访频率,但是这个一定要与营销管理软件结合起来使用,否则很容易丢失网点,得不偿失;

而进攻型门店的任务是抢占市场份额,然后优化品类和毛利结构,进一步实现更好的盈利,打出节奏非常关键,决不能一味地加大投入。

“增长”是一个结构性的概念,结构上合理布局才能带来总量的增长。

结构上的合理布局,来自于合理的分类,合理的分类来源于多维度的数据分析和回顾。

第二,经销商的组织架构中要设置市场部。

从过去的回顾,到未来的规划,策略一定是落实到组织和团队上的。

区域经理一般更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5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