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营销策划 >> 营销策划市场 >> 正文 >> 正文

地产成本管理,都被冤枉成这个样子了

来源:营销策划 时间:2024/11/1
中科白癜风看皮肤病更专业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成本是系统性的工作,不是简单的数字累加,而是有非常缜密的背后逻辑,成本人最常听到,也是最不喜欢听到的就是别人总说成本高,说者只是一句话,但对成本人来说意味着要用大量的数据进行解释

做为成本人最可贵的品质之一就是要虚心接受意见,但对于“成本高”这个问题上,其实有相当一部分是冤假错案,今天就聊一聊这个话题。

01

成本高这个伪命题

几乎每个成本人都被质疑过成本高,造成很多人提出成本高质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的确高

每个房地产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不同,经营模式不同,这也客观的造成了各企业的成本有高有低

说到成本管理水平,不得不再次把成本管理的几个阶段拿出来说道说道

传统意义上,成本管理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

(1)事后成本核算阶段

是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阶段,被动接受结果,主要工作是当事项发生后算账。成本管理的主要工作是计算各种已发生经济单据的价值。

这个成本管理阶段的房企公司对开发项目成本预判缺失,也就是说,此阶段成本基本是发生多少算多少,更像是账房先生。

这种成本管理模式产生的原因:

①公司整体管理水平较低,无法实现除事后成本核算型之外的其他成本管理模式;(房企成本管理最初期模式,当时整个行业的管理比较粗放)

②对于成本管控的重视程度不高;

③部分房企公司“重技术轻管理”的管理导向导致成本人员缺乏成本管理思维,成本人员更热衷于量算的对不对,价格套的合理不合理。

(2)过程成本控制阶段

伴随地产黄金十年的到来,跨区域、多项目开发成为常态,标杆房企逐步意识到成本管控对于开发项目乃至公司发展的重要性,他们已不满足于事后算账,对于项目过程中发生的涉及到影响成本的各种事项进行管控。

其核心是基于目标成本的合约规划控制体系,合约规划完美的把测算(目标成本)和实施(合同)串联起来,同时强调成本的动态反馈、动态跟踪和动态纠偏。

(3)事前成本控制阶段

随着地产行业黄金时代的逝去,标杆房企对成本管理更加重视,各种成本前控措施孕育而生。其根本是开发前期的成本筹划,通过成本的事前筹划,尽可能合理、聪明的花钱。

包括介入项目前期的定位策划、介入各阶段的设计工作,及时提出成本管控意见、及时提供对应方案的经济测算,利于决策。“大成本”、“成本前置”等概念也是这个阶段提出来的

与此同时行业内成本管控的办法经过几十年的完善,提升空间已越来越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效益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产业链整合、建筑形式创新、新材料新工艺使用等。

不同房企正因为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导致了其成本会有高有低,管理水平低的企业,成本上的浪费、不适配等问题也更明显,也导致了其成本高于同行

2.老板的期许

老板做为一个企业的所有者,乐于见到自己企业的成本越来越低,利润越来越高,而老板接收的信息量是巨大的,会经常跟同行交流,也会将其他企业的信息跟自己企业进行对比,当老板发现别的企业的成本比自己企业低的时候,自然会对自己企业的成本提出质疑,虽然成本的高低有太多的背后逻辑,但做为经营者看到的只是最终结果

3.利益冲突

出于工作不同,不少职能在具体业务上的利益跟成本是有冲突的,当利益发生冲突时,向对方提出质疑是很正常的

房地产企业中,经常提出成本高的部门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营销部门,一个是投资部门

营销在售价提不上去,或者想对项目提高档次时,首相想到的自然是能不能把成本再降低一些

投资部门在拓展项目时,一旦算账不达标,首先乡道的也是成本再低点

4.别有目的

还有一类对成本提出质疑的是新加入企业的人,尤其是非成本的管理层,为了彰显自己见多识广,会不加甄别的提出企业成本高

笔者曾经遇到这样一个例子,企业聘请了一位副总裁(分管非成本),为了提高自己在老板眼里的地位,对企业很多方面提出了质疑,其中之一就是“成本太高”,证据是自己之前管理的项目,除土地成本外,其他开发成本(前期费、建安费、市政配套费、项目配套费、期间费等)只要元/m2就能做完,还不断的跟老板说,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太低,如果自己来管理成本肯定会降低很多

此副总裁言之确确,又是新加入的高管,老板对之信任异常,要求成本部门找原因,找办法。为此,成本部门加班加点,梳理自己的成本,与行业标杆对标,折腾了一个多月,但发现,跟标杆企业的成本相差不大,与元/m2相去甚远,跟这位副总裁要资料也不给,最后在给老板汇报时,此副总裁才说出了实话,他讲的那个项目是16年建的一个工业园区的一栋办公楼,这让成本非常无奈也非常气愤。

这类人对成本的认知很少,只是停留在数据上,根本搞不清数字背后的逻辑,就像小孩子只知道“二踢脚”(一种鞭炮)能飞上天,就认为运载火箭跟“二踢脚”没差异一个道理

但是对于这类人,笔者由衷的说一句“请不要不懂装懂,真的会害人的”

02

客观评价成本高低

上面分析了被提出成本高的原因,但在得出成本高低结论时一定要搞清楚几件事,只有搞清楚了才能客观的评价成本的高与低

1.成本线

不同企业的成本高低会有差异,但又不能简单的说成本高低,在这里引入“成本线”这个概念,我们来看看下图的几条成本线

(1)自身成本线

自身成本线就是成本管理部门基于企业现有客观条件和经营模式下,严格合理的进行成本控制,得到的成本。自身成本线,客观的反映的一个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每个企业的客观情况不同,因而每个企业的成本会有差异,但并不是说一个企业成本数字上高就是有问题,比如,A企业需要总包垫资,以减少资金压力,由此带来的总包合同价格会有所提高(高的部分可以认为是融资利息),B企业资金充裕,不需要总包垫资,因而得到的总包合同价格就会低不少,那么能简单的说A企业成本高,管理有问题吗

(2)标杆成本线

行业内成本管理标杆企业的成本线,如行业公认的中海等企业,也是各企业对标,学习的方向,但不能简单的复制,而应该了解其成本低的背后原因,如完善的标准化、高集采覆盖率、完善的管理体系流程等等,我们需要根据自己企业特点、经营模式选择性学习

(3)极致成本线

极致成本线是穷尽所有措施,得到的最优成本水平,有两层含义:

一方面,即便标杆企业也是有成本优化空间的

另一方面,成本可以优化,但不是无限制优化,成本是有底线的

极致成本线可以理解为无法再降低的理论成本极限

(4)虚高成本线

由于管理不善,造成大量的不当成本投入,大量浪费的,含有大量水分的成本,这是各企业都应该规避的

2.区域

区域受市场、政策、环境等因素不同,对成本影响非常大,而在说成本高低时一定要注意对比双方是否是在同一个区域

举个例子,同样配置的产品,广东省内,广州市与中山市建面单方可以差异到元/m2左右

再如,同样配置的产品,北方项目要比南方项目成本高不少,主要增加了保温、采暖等费用

3.定位

项目根据区域及区位不同,会面对不同的客户群,需求也会不同,因而项目的定位会有差异,也导致其配置标准不同,在比较成本高低的时候一定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81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