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幕后智囊”——查理·芒格,非常信奉“多元思维模型”:
长久以来,我坚信存在某个系统——几乎所有聪明人都能掌握的系统,它比绝大多数人用的系统管用。你需要做的是在你的头脑里形成一种思维模型的复式框架。有了那个系统之后,你就能逐渐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做营销一样,通常情况下,解决问题一定是有个流程和套路,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论,也就是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型工具。
面对任何难题和场景,其实都有一把解题的钥匙,但这把钥匙不会凭空出现,而是需要我们进行刻意练习,将知识“种”在脑子里面,而不是简单只做知识的搬运工。每次学习之后,还需要将知识结合实践,再次加工,转化成自己的经验和模式。
m梳理了营销人日常经常用到的模型,涵盖品牌增长、营销管理、策略制定、用户经营、市场分析等方方面面。
1.HBG大渗透
HBG模型揭示了用户购买和销售增长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表达为一个公式:品牌增长=渗透率X想得起X买得到,即大品牌、大媒体、大渠道。
也就是说,想要实现品牌增长,首先要提高产品的渗透率,然后要让消费者在产生需求的时候想到并产生购买欲望,最终还要能买得到产品。
2.GROW模型
GROW模型将品牌的GMV完整增量拆分为渗透力(Gain)、复购力(Retain)和价格力(Boost)三大增长因子。
每个因子驱动的增量GMV的绝对值即为品牌的指标分值。随着新品日益成为品牌增长的引爆点,新品力(Widen)也被作为衡量品牌增长能力的重要指标纳入其中。
渗透力(Gain):渗透提升(消费者拉新)提升带来的GMV增量。渗透力(G)可拆分为现有类目渗透提升和类目拓展渗透提升
复购力(Retain):消费频次增加带来的GMV增量。复购力(R)可按照新老客视角进一步细化。对于母婴、宠物食品等忠诚品类,复购力(R)尤为重要。
价格力(Boost):购买价格升级带来的GMV增量。价格力(O)可按照新老客视角进一步细化。针对美妆、个护等消费升级趋势明显的品类,尤其是其中精致妈妈、资深中产等升级心智较强的人群,价格力(O)重要性会显著提升。
新品力(Widen):非GMV增量指标,通过多个维度指标综合评估新品效能,包括新品对新客和GMV的贡献力(新客人数占比及GMV贡献占比)、新品的爆发力(初次上新期间的GMV表现)和上新敏捷度(上新频次)。
此外,该模型还可细化到不同策略人群的维度,从重点人群颗粒度探究品牌表现与增长潜力。
3.人货场模型
人是目标客群,货是产品,场是传播渠道以及销售渠道。
产品开发就是生产出满足人的货物,场就是在特定的传播渠道以及销售渠道将产品卖出去。
4.AIPL模型
AIPL的意思分别是认知、兴趣、购买和忠诚,就是用户从看到你(曝光,点击,浏览),倾向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jzl/9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