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国作协启动了“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和“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这两项计划的发布在文学界和出版界激起强烈反响,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为此,《出版人》杂志策划推出“文学出版攀登新高峰”封面报道,采访了加入“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联席会的10家出版机构,倾听他们围绕此计划对文学出版发展之路的心声。经《出版人》杂志授权,中国作家网陆续推送系列文章。
——编者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成立于年的湖南文艺出版社,一直是南中国原创文学出版的重镇。历经三十余年的磨砺与沉淀,如今最让湖南文艺出版社自豪的,是他们对于文学出版风雨无阻的坚守。经过数代文艺出版人的拼搏和努力,该社取得了突出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命运》《机器》先后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而对于原创文学的耕耘和坚守,更能体现湖南文艺人的执着。近年来,湖南文艺出版社提出要聚焦“专注的具有原创活力的文学出版”,把资源向长篇小说集中,建立“大风原创”品牌,开发了“大风原创长篇小说丛书”“大风名家散文系列”“走向世界的中国作家系列”等书系,陆续出版王跃文、残雪、阎真、柳建伟、张炜、曹乃谦、陆天明、李修文、梁晓声、余秀华、鲍尔吉·原野等几十位名家的重要作品。先后推出《活着之上》《沧浪之水》《摇摇晃晃的 》《大清相国》《爱历元年》等一大批畅销图书,将“南中国原创文学基地”盛名传遍大江南北。当全国作家、文艺出版人齐聚湖南益阳,以“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和“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为文学谋划未来篇章,作为东道主的湖南文艺出版社也感受到了时代扑面而来的呼啸声。在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芙蓉》杂志社社长陈新文看来,这场盛会也给出版行业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和空前的机遇。至于要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则需要出版人拿出更强的定力、勇气与手段,在提供多品类、多形态、高品质、高附加值的 原创文学精品的同时,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学出版模式。他期待一个更加专业、更加注重原创品质、更加生机蓬勃的出版新气象,也相信属于文学出版的那座高峰就在不远的前方等待攀登。湖南文艺出版社社长、《芙蓉》杂志社社长陈新文《出版人》:本月初,中国作协在湘发布了“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和“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作为计划的参与者,您对这次文坛盛会有何感触?陈新文:“当代中国,江山壮丽,人民豪迈,前程远大。”作为计划的参与者,非常荣幸参加这次盛会。“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和“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是中国作协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着眼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决策,是探索具有新时代特点的重点文学创作规划组织模式,充分发挥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推动新时代文学破题开局、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推动新时代文学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新的重要举措。两个计划作为文学界的重大行动,站在新时代新征程这一新的历史方位,赢得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的深情呼应,在这次会议中,我深切感受到了作家和出版社同行们的兴奋和澎湃,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信心和空前的机遇,推动我们更加努力、不负厚望,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为中国原创文学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新的力量,共同抵达新时代的文学高峰。《出版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意在改善文学创作生态,进而推动文学精品的传播、转化。贵社希望上述计划在未来能发挥怎样的作用,助力文学的发展?陈新文:我们希望该计划在顶层设计、作家培养、作品扶持、资源整合、新媒体融合、视听及IP转化、对外推广等方面给我们助力。作为“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的发起人之一,该计划的各个方面,我们都会深度参与,和出版同仁们致力出版更多精品力作,推出更多优质作家,让更多的人看到闪耀于人类文化高地的文学之光、理想之光和希望之光。我们将重点在编辑出版、宣传推广和成果转换上着力,围绕该计划,在湖南省委宣传部和湖南出版集团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前期多次调研和讨论,我们湖南文艺出版社和芙蓉杂志社共同策划了“新时代原创文学攀登文库”这一精品出版工程,实施“千百十计划”,即通过五至十年,对接名实力作家,出版部精品图书,争取10个项目实现重大社会效益转化的目标。在积累优质作家版权资源之时,我们还将围绕红色基因、人民江山、大国重器、乡村振兴、青山碧水、文化传承等六个主题打造相应作家创作基地,为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提供采访调研条件,并举办“芙蓉文学双年榜”、作家主题论坛等系列品牌活动,尽力宣传作家作品。未来中国的文学出版前景是辉煌的,党中央和主管部门都非常重视原创文学事业的发展,未来的文学出版一定大有可为。但随着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内容生产将更多元化、营销将更矩阵化、销售将更网格化、知识服务内容将更加产品化和标准化。我们期待一个更加专业、更加注重原创品质、更加生机蓬勃的出版新气象。《出版人》:如何看待原创文学板块在整个文学出版中的地位?文学新人在这个时代应当如何出头,获得市场的认可?陈新文: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学是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文化繁荣的关键。一个民族要想复兴,屹立在世界之林,需要先进文化的引领和强大的文化创造力。这种文化的强大创造力从哪里来,就来自原创文学。如果说文化是民族的脊梁,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时代进步的号角,那么原创文学就是这脊梁中的脊梁、重要力量的核心部分和号角上的主音符,原创文学也最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原创文学板块是整个文学出版中最核心 有竞争力的板块,原创图书也应是文学出版中最主流、 影响力、最考验编辑能力的文学产品。湖南文艺出版社的文学出版基本是以原创图书为主,其主办的《芙蓉》杂志也只发 原创作品,这些都已经成为出版社的最亮眼的文学品牌,有力推动着湖南出版和中国文学发展。个人认为文学创作者当下的生存状态是不错的,一方面,新时代的中国给文学创作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和优良的创作环境,各主管单位对好作家好作品都出台了系列扶持和奖励措施,在写作题材和写作环境上,都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支持,可以说没有哪个时代有这个时代对作家的扶持力度这么大。另一方面,新媒体时代,文学传播渠道多,除了传统的文学图书出版、文学期刊发表,各种文学网站和APP平台,都是文学作者发表作品的阵地,只要你足够 ,就不可能被埋没,就肯定能写出来。当然,从生存角度看,各有境况,金字塔 的作家生存得很好,像余华、刘慈欣等,每年版税上千万,稍有点影响力的作家养活自己没也有问题,但部分金字塔底端的写作者,生存现状一般,这种上中下的生存状态和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不同,只是新媒体时代,给我们作家的生存空间有了更多可能。《出版人》:从市场的角度看,当下的文学出版处在一个好时代吗?文学出版在当下还有哪些痛点?哪些内部和外部的问题需要得到梳理和解决?陈新文:在一定程度上,当下文学出版存在一些问题和难点,从内部看,出版制度的顶层变革和民营文化公司的介入,让传统文艺社一统文学出版江湖局面成为历史,推动文学出版变革的新力量越来越多,并且处于文学出版下游的优势渠道已开始介入文学出版,如当当网、四川文轩等就依托自己的渠道向出版的上游渗透;从外部看,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非必需品的文学图书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技术与资本深刻地改变了文学出版的生态。同时疫情等不确定性因素也越来越多。但这些问题都不足以从根本上影响出版的生命力和发展前景,当下文学出版依然处于一个蓬勃生长、机会多多、市场广阔的好时代。从原创文学出版大环境看,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针对文艺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各级党政部门也提供了各种有利条件,甚至设立各种专项资金来支持原创文学的创作和出版。湖南文艺出版社作为一家地方社,发展原创文学很大的一个优势在于政府和出版集团的高度重视,在项目申报、资金支持、资源分配、营销宣传等方面都能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扶持。从市场反映看,网络新媒体和数字出版目前虽然给传统出版业很大冲击,但也给 的原创文学出版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新的销售渠道。近年来不少受欢迎的原创文学图书往往是先在网络上引起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5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