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坊间一直流传着一份地产人职业生涯规划:
看起来仿佛是一个博人一笑的段子,35岁的地产人,可以转型去送外卖、跑滴滴、做微商,还可以去卖保险……
但,你有没有想过,这其实才是人间真实。
我身边真的有很多地产圈的朋友,转型去卖保险了。
丹丹姨、喵小姐、小鹿姐姐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三位,地产从业经历全部超过10年,都做到了原有平台的管理岗,也都毅然决然地离开地产,转行卖保险,并干得风生水起。
职业跨度如此之大,她们到底经历了什么?又有着怎样的考量?
希望通过他们的故事,可以引发大家对自己的思考。
好好想一想,除了地产,我们还能干点啥?
01
丹丹姨的故事
地产生涯-年
年投身保险业,就职于明亚保险经纪
Hi,我是李丹,不知道地产圈还有多少朋友记得我,一个出走比较早的人。
06年初,还没毕业就进了国企开发商,07年底甲方跳乙方加入搜房网,一眨眼就是9年。
对,比起现在很多职场人的度日如年,那9年过的真快!乘着房地产+互联网的东风,我们见证了一个企业的飞速发展,尽管中间也有插曲,但势能太大了。
二十来岁的我,经历了公司在纽交所上市,知道了什么是期权,参与了一次又一次的业务转型,不断地超额完成任务,管理百人团队,比较早的完成了买房买车的人生小目标。
个人的抬头也是日新月异,哪一年要是没升职或者加薪加的少了都会赌气。
眼见着公司股票涨到了快美金,又跌下来,愣是没有卖,就是那么坚定地相信公司一定会越来越好。
转眼间来到了年,行业疯狂的膨胀,公司的变化从年更变成了月更甚至日更,房价涨的离谱,周围人都在买房,也有很多人扎进这个行业,试图抓住这个红利。
但结束产假不久的我,却第一次不再坚定地相信行业相信公司。我是学营销的,专业课第一节就讲,一切营销的核心在于“需求”,而我当时觉得“这个行业的需求端出问题了。”
16年裸辞离开行业的人并不多,我是其中一个,17年以后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离开地产一段时间后,我转行了亲子教育,年再次转行,年的故事你们也知道了。
有朋友开玩笑说我干倒了两个行业,也有人说我总能成功避坑,也许是上天垂怜,总之我似乎只见繁荣,没见过衰败,非常任性,但也没有后悔的机会。
年再次转行,是因为我知道了有一个职业,叫做“保险经纪人”。
在这之前从没想过自己会干保险,和很多人一样,我对保险从业者并无好感,知道保险有用,但没有人能讲明白或者说服我,推销感太重让我本能的抗拒。
也接到过保险公司的招募电话,好大一张饼,各种英文字母组成的名头,就是不说工作的本质是卖保险。
直到从闺蜜那里知道,有一个职业,不属于任何一个保险公司,而是站在买保险的人这一边,真正了解他的需求,从他的角度出发,在市面上选择适合他的产品加以组合。
做过平台的人一下子就能听懂,我当时就觉得:
“保险就应该是这样买啊,如果是这样,保险就值得干了。”
于是我又一次裸辞,全职加入了行业头部的保险经纪公司。
转行以后最大的感受一是“自由”,时间和地点的自由让我可以带着孩子边旅行边网课26天;目标和精神的自由,让我摆脱了繁重的KPI,自己决定自己要走到哪里。
我可能不是业绩最突出的,但我可以选择我喜欢的方式和节奏,我可以不急不促,我可以缓慢但严谨。
另一个感受是“价值”,保险是一个有专业壁垒的行业,以前的门槛很低,也是造成保险被误解的原因。
进入这个行业我花费了大量时间在学习,而且是持续学习,从每一个险种的底层逻辑、核保、理赔到金融的、医学的、法律的。
每当客户说“哦,原来是这样”“我买了这么久,终于明白了”“从来都没有这么清楚过”“听你的就对了,踏实了”,我知道我的工作是被需要的,是有价值的。
当然,甘蔗没有两头甜,这个工作的缺点也非常明显,收入不稳定,忽高忽低很正常,刚开始可能时有时无,时间久了会好一点。
所以不能用打工的心态去比较,用创业的角度看更适合。
对于在纠结要不要转行的朋友,其实没有什么新颖的建议,用最小的成本去尝试吧,不要长时间凝望深渊,愿我们都不缺少重头再来的勇气!
02
喵小姐的故事
地产生涯-年
年投身保险业,就职于陆家嘴国泰
年大学毕业后,我就投身了地产行业,策划一干就是十年。也经历过top1房企的跌宕沉浮。
从策划小白一路做到策划经理和项目统筹。每天生活在自己焦灼的小世界中,拿着外人看来所谓的“高薪”和“体面”,承受着工资双倍的压力。
在某宇宙TOP1房企,因为只想做好自己分内工作,不想站队,而莫名背锅。也是因为不想站队,在改朝换代的洪流中,被洪水冲走。
至于下决心离开地产的原因,只有一个:
孩子。
孩子那时刚上幼儿园,处于严重的分离焦虑期。但地产的节奏和强度,我没有办法全身心陪伴她。
早上孩子还没醒我就上班去了,晚上加班到家孩子已经睡了。每天虽然都会回家,但孩子始终见不到妈妈。
以至于夜里做梦都是哭着找妈妈。当时深思熟虑了一番,想了下以后要过的生活。幼儿园阶段还好,上了学需要父母的地方更多,学业上的问题老人已经力不从心。
与其等到那时,自己快40岁再去选择转行,不如趁着当下,当机立断。
而且在当时的公司做的也不开心,很多事情也没有办法将就。我不是一个金钱至上的人,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所以工作至少也要快乐,也要对得起自己。
所以可能这也是我为什么选择陆家嘴国泰,是真的开心,也真的能够让我不忘初心。
不过说实话,我还是很喜欢当时的城市公司营销总的,他讲的很多道理真的受用。当时不理解,因为处在那样的一个工作环境,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也没有办法跳出那个圈子。
但现在突破了过去的思维,真的能深刻理解他之前每次培训说的那些话。
为什么在年彻底离开地产,选择转行?
其实我从地产行业出来的时候,市场还没有现在这么不好。但地产行业的工作强度,对于一个妈妈来说,没有办法做到事业与家庭兼顾。
对于我来说,孩子还是第一位的,尤其是想到未来孩子的“陪读”,和自己逐渐增长的年龄,毅然决定,转行要趁早。
既然选择要换一个行业,对于已经35岁的我来说,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行业长远的发展。
因为这个年龄,已经经不起不断的跳槽,所以我再次选择的行业一定要是朝阳的、有发展的。
其次就是平衡家庭,收入还不能太低(毕竟有地产人的滤镜在接受不了薪资大跳水)
那么这个时候,我的保险代理人走进了我的生活。
我自己本身就是一个资深的保险消费者,我自己的保单在投保前,花了两个月的时间,自学了所有的投保规则和保险条款,匹配了很多家的产品,最终选择了陆家嘴国泰。
从他的状态中我看到了我想要的生活状态,工作专业精进,团队氛围融洽,玩起来又快乐投入。
本身摩羯座的我,就是一个对生活很有规划的人。测评党一个,买任何东西之前都要研究测评一番。但没想到有一天,我也会成为这个行业大军中的一份子。
所以当我要重新选择公司的时候,我又进行了同业各家公司的对比。
最后我发现,这家合资公司的历史可以算是寿险界的鼻祖,产品也是行业引领者。
最关键的是通过和领导人的交谈,感受到了公司的务实,踏踏实实做事,不做人海战术不割韭菜,以及完善的培育体系是我曾经在地产行业从来没有经历过的。
所以,地产策划出身的我,带着曾经自学的保险知识,和好奇的心情,加入了这个崭新的行业。如今一眨眼也做了快两年了,而且成绩还不错。都说快乐的时光过得很快,真的是这样。
身份的转变后,我发现自己更快乐了,家庭关系也更和谐了,我也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了,最重要的是,我的薪资不降反升了。
每天都有新的知识涉猎和学习,医疗、法律、金融……认知打开了,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人和有能量的人,不再是以前的井底之蛙。
两年的时间,得到了很多客户的认可和转介绍,多次出行公司的绩优高峰会,也即将达成全球寿险界的最高荣誉MDRT。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之前从未想到过的。以至于我现在逢人遍说,三十多年了终于找到了自己热爱的工作。
现在,我已经把这份工作当做了自己的事业,准备干一辈子了。因为越做你就越会发现,它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这个身份承载着太多的责任和爱。
面对现在已有的多个客户,我可以用我的专业为他们匹配最合适的保障。
当每个客户都跟我说“你真细心”“第一次有人给我讲明白了”“你最专业,听你的就好”,就会觉得自己的所有努力都是有价值的。
每一个买保险的人,心中都一定是爱着某个人。
我也希望能通过我的专业和服务,能够照顾更多的家庭,可以不会因病返贫,可以更好的规划家庭的财富。
03
小鹿姐姐的故事
地产生涯-年
年投身保险业,就职于中国平安
我是年进入地产,年离开地产,同年转战保险行业。
艺术类本科毕业,专业是平面设计,第一次跨专业更换赛道是毕业2年后,毕业做了2年设计师便换赛道进入房地产。
之后便在地产行业深耕15年,这15年服务过万科、龙湖、中骏;也是从一个小小的外勤一点一点奋斗到一个城市的销管中心负责人,止步这里,今年选择离开地产,第二次更换赛道。
没能在地产持续发展,只是善始未能善终的确很遗憾;面对房产市场的急剧下行,以及疫情对经济的影响,的确冲击了整个地产行业。
随着行业的萎缩,房住不炒以及人口递减,存量库存可能需要8年才能消化掉,虽然国家和政府相应的出台了救楼市的政策,但是市场是由需求决定,同时也受经济影响。
现状下对于我们这批80后的工作经验已经不再是我们在这个行业生存的优势,年龄也是硬伤,迭代或是淘汰都让我们严重内耗!
的确我们应该是吃到地产红利的那一波人,同龄人中混进了地产这个圈子的小伙伴应该都有同感,所以还是感谢这个行业。
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收获,这十几年的奋斗更多的是收获了万科给予的光环、中骏给予的机会、龙湖给予的可观收入。
作为地产城市公司营销销管负责人,我所工作的岗位也赋予了我持续学习的能力,解读各类制度、通过数据分析问题、以及预知并规避风险的能力!
总而言之得大于失!所以虽然离开地产虽然有遗憾,但不后悔!
每个人之所以优秀、之所以被光环照耀,可能不是你优秀,而是你所选择的平台赋予你的,也是你在奋斗时你的家人在为你负重前行。
之前,社会评价你是否优秀可能就是看你的工作你的收入是否体面。
而我自己的感觉更像一台干活的机器,我居然不认识这个城市的街道,我的生活圈就是工作圈,很多朋友很久都不联系。
我活成了他们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