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时代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财富与智慧的共生共荣。当西方已经完成工业化过程、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的时候,古老的中国则像一条正在穿越时空隧道的巨龙,尽管龙头已经开始和世界对接,探向知识经济时代,而龙身还在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中,龙尾则还处在落后的农业时代。巨龙翻身,三种文明同时升腾、激荡。人们由此提出策划时代就是财智时代,就是西方知识经济在中国更为准确贴切的定位和市场化的崭新解读方式。 自然,财智时代既非纯粹的知识经济社会,也不同于往昔财为主、智为仆的所谓财富时代,而是一个财智平等、以财求智、以智生财、财智相融的特别时代。怎么充分认识这种国情,怎么从战略上把握大势、把握社会、经济的内在规律和文化底蕴,是策划业能否扎根中国、开花结果的前提。也是我们能否准确把握策划时代基本特征,能否正确利用策划手段改变命运,依靠智慧创造财富的基础。
这里,我们就可以借用《把木梳卖给和尚》这样一个典型案例故事,来看策划的真谛:怎样利用智慧去创造财富。故事说的是有家木梳加工厂,生产了大量的梳子没有卖出去,就在报纸电视上打广告,高薪招聘营销策划人才。冲着高薪前来应聘的竟然有多人,但当他们听说工厂的要求很明确,是要他们这些营销策划人才把梳子卖给和尚以后,立刻就走掉了大半,剩下的也在以后几次的面试中被淘汰出局,最后仅仅只剩下了3个人表示去试试看再说。
第一人的干劲最大,当天领了样品就出发,直接去到当地最大的寺庙,直端端地找到和尚,就说自己的梳子功能很好,价格便宜,要和尚购买。但他万万没有想到他的行为却触怒了和尚,说他侮辱佛门弟子,明明知道和尚是光头,还要把梳子卖给他们,不仅是对佛门弟子的大不敬,而且还是对整个佛学界的亵渎,最后被和尚打了个鼻青脸肿,狼狈而回。
第二人吸取了第一人的教训,没有直接向和尚推销梳子,而是在寺庙外面观察了许久,终于发现有个和尚的头皮发痒,经常在用指甲搔痒,他也友好地劝说和尚购买一把梳子搔痒,和尚试了试,还的确不错,比指甲强。就购买了一把他的梳子。但要再把梳子卖给其他的和尚,就几乎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第三人在仔细分析了梳子的市场,掌握了梳子的功能以后,也上了另一座寺庙。但他到了寺庙不仅没有卖梳子,而且还向和尚学念经,与和尚交朋友。并向和尚大谈特谈佛学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己是如何地坚信佛学。自然,他很快就取得了和尚的信任。
当和尚主动地问施主是干什么的,他也就直截了当地向和尚透露了自己的身份,就是卖梳子的营销策划人员。他来到寺庙通过观察发现,许多前来进香上供的香客对博大精深的佛学还缺乏更多的了解,对佛的态度也还不够虔诚,比如有些风尘仆仆的香客,顶着一头乱发就对佛叩拜,这样不是对佛的尊敬。
说到这里他故意看看和尚,又继续往下说,既然要表示我们对佛的尊敬,那就应该讲究一下,比如在进香之前,应该整整衣冠,梳梳头发,再烧香磕头,这样是不是要好些啊。和尚听得不断地点头表示赞同。这时他才说,大师啊,我们厂里生产的梳子,就先放几把在你们这个寺庙里,我这里也用红布包好,就放在进香的祭坛上,每当有香客进香磕头之时,你就提醒一下他们梳梳头,整整衣冠。以表示对佛的尊敬和虔诚。
这样一来,果然效果明显,凡是进香的香客一经提醒,都要先梳一下头,才开始进香。有些还明确表示希望把他们梳过的梳子买回去。对此,他又让和尚告诉那些香客,这些梳子是大师开过光的,是不卖的,如果香客实在需要,也要非常虔诚地“请”回去,至于说到钱么!就看施主的实际情况,随便捐献几个香火钱就可以了。
如此一来,凡是上这个寺庙进香的香客几乎是人手一把地“请”回了梳子。而且捐献的香火钱可以说是梳子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自然,他也没有忘了给和尚分些利润,这样就有许多的和尚都直接和间接地给他卖起了梳子。不仅把梳子源源不断地卖了出去,而且还卖得了非常高的价钱。卖出了它的附加值。
这样三种把梳子卖给和尚的卖法,那一种高明,那一种算是策划,那一种是利用智慧在创造财富,可以说是不言自明。只要我们现在认真想一想,在市场上不就有很多这样卖概念,卖附加值的产品正在畅销吗?电脑、手机、保健品等等,随处可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7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