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营销策划 >> 营销策划前景 >> 正文 >> 正文

失意互联网人,决定去考公

来源:营销策划 时间:2023/4/27
怎样预防儿童白癜风 http://m.39.net/pf/a_5871735.html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深燃(shenrancaijing),作者

邹帅唐亚华王敏宛其李秋涵,编辑

王敏

互联网的尽头是考公?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越来越热,今年的竞争尤其激烈。据统计,国家公务员招录考试报名人数已经连续13年超过万,今年首次超过00万。国考全国共设置个职位,计划招录人,共有1.3万人通过了资格审查,通过资格审查人数与录用计划数之比约为68:1。

越来越庞大的考公大军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就是重新站在命运抉择路口的互联网人。互联网行业给人的印象往往是节奏快、压力大、不稳定,还有35岁的年龄高压线,尤其01年来,大厂集体过冬,互联网行业裁员、优化的消息频频传出,这些因素都导致转换赛道的人增多。

无论是因为裁员、优化被动离职决定考公,还是受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影响而主动离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人,决定放弃原有轨道,涌入考公洪流。

今天,深燃和几位选择离开互联网行业去考公的人聊了聊。他们当中,有人在互联网行业工作几年落下一身病痛,还遭遇失业,感觉人生黑暗、备受打击,回家调养时开始考公;有人发现在互联网公司工作难以平衡事业和家庭,快速扭转方向,离职脱产备考,还花了3万多报名辅导班;还有人为了备考,把自己关在宾馆上课一个月。

“上岸”之后,他们发现,公务员的薪资待遇与互联网公司相比会有大幅缩水,而且工作也远远不是传言中上班喝茶那么轻松,有时甚至要义无反顾往前冲,但相比以前互联网工作的紧张和高压,公务员工作确实某种程度上让他们能够达成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有人终于有时间看书、练字、喝茶、做饭,有人甚至还参加了广场舞比赛。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在哪里工作都辛苦,我需要我的辛苦有保障

小岸

3岁广州前互联网公司内容运营

我大三就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实习,毕业之后顺利转正,做内容运营。我在这家公司待了快两年,今年离职了,目前在脱产备考公务员。

我家里人一直希望我进体制,但以前我自己执拗地决定去私企做有趣的工作。我是学传播的,本身就很向往互联网公司,找的那份工作可以接触到项目,做策划、做执行,总体是符合我对于职业的想象的。

想要离职,原因有三点。一是当时换了一个团队,配合很不默契,和领导相处得也不好。

二是我逐渐发现,互联网公司的工作节奏和我自己期待的生活状态是背道而驰的。我的人生规划是要结婚生小孩,但我观察了公司里30岁往上的女性高层少之又少,结婚生子的更少。当然,也有家庭事业双管齐下的女领导,晚上10点开完会还能打电话监督小孩写作业。我想了想,觉得自己很难做到这样,我没有信心兼顾家庭和事业。

三是互联网人常见的身体问题。因为我做直播行业,熬夜、熬通宵都是常事,才做了不到两年,我就明显感觉自己身体在透支。

决定考公是有一个契机。我当时在做一个项目,整个团队付出了很多心血,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很多时候没有人关心你在工作中做得如何,只要你数据搞得漂亮,汇报的时候会包装就行了。

我当时选择进入互联网,就是觉得在私企里大家都是各凭本事,不用勾心斗角,但事实证明并非如此。所以,在我看破真相的时候,我想,既然哪里都一样,那我为什么不选择一份更有保障的工作呢?

我身边好几个朋友都已经从大厂离开去考公,还有几个也在计划当中。我当时为了坚定自己离职的决心,还和也计划考公的朋友建了小群叫“离职bot”,在里面记录下我们每天遇到的想离职的事,等到约定的离职时间又犹豫时,就回去翻一翻。

离职至今,我已经参加过几次考试了,还拿出我的积蓄报了3万多块钱的考公辅导班。珠三角这一带考公、考编的机会我都想试试,备选的方案还有考教师和考研,反正是先不回私企了。

体制内的工资确实不比互联网公司,我应届毕业的薪水是1.W,身边朋友跳了几次槽,工资更是一番接一番地涨。但我可以接受,因为我想要稳定,想平衡工作和家庭,那就少挣点钱,不可能十全十美。

我想进体制也不是怕在互联网工作辛苦,因为去哪里工作都很辛苦,我有个公务员朋友也会凌晨3点下班,还有疫情期间,基层社区工作人员更忙更累。如果辛苦是必然的,那我就要我的辛苦是有保障的,我不想倒下的时候没人管,也没人看见。

对确定性的追求,可能是人本性的一部分

乔乔

33岁前媒体人北京

考上公务员之前,我在两家媒体前后工作了六年多,第二家在北京。当时工作强度非常大,长期处于高压和焦虑状态,感觉身体有些吃不消了,对孩子也疏于照料。家人和朋友们也都觉得我太辛苦了。

人不是永动机,有自己的精力曲线,30多岁的我们,很难回到刚毕业时,能常常熬夜写稿还乐在其中。新闻天×4小时无休无止地出现,媒体人只能在没选题的焦虑和抢首发的高压之间来回切换,那种欲求而不得、欲罢而不能的感觉,我想大多数媒体人都懂。

我选择考公务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比较稳定,还有就是在媒体工作总感觉是旁观者视角,越写就越觉得隔着一层,进入公务员行列,其实是想成为一个实践者,获得更加全面的认知。

考公当时也只算是一种尝试。成功了,就去探索另一种人生可能;失败了,也没什么损失。

我之前就考过一次,最后面试没有通过。去年第二次备战,我没有报培训班,平时每天下班后,会做一些行测方面的练习。媒体行业在笔试阶段还是比较有优势的,我基本上就是把工作当作复习,会有意识地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50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